鄂伦春服装服饰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鄂伦春族从石器时代以来,直到20世纪50年代,一直以狩猎为主业,在森林里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因此形成了鄂伦春民族文化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鄂伦春民族的服装主要是用狍子皮和鹿、犴、狍子筋做线缝合而成,包括狍皮服“苏恩”、狍皮裤子“额勒开依”、狍子头帽“蔑塔哈”、狍皮套裤“阿拉木苏”、狍皮男女手套“考胡鲁”和“沙拉巴齐”等。服装服饰也与狩猎历史、动物、植物有着某种若隐若现的联系。鄂伦春族传统服装以狍皮服为主。
  自清代以后有了商品交换,鄂伦春族与满、汉等各兄弟民族交往不断加深,布和绸缎甚至五彩绣花线、铜扣等也进入鄂伦春族生活领域,开始时因为数量少而只有少数人穿用,到了后来,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扩大,布和绸缎服装也逐渐形成了具有鄂伦春民族特点的日常装和节日盛装。
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鄂伦春族主要还是多穿狍皮服装,甚至在1964年,在鄂伦春自治旗境内冬季还能看到不少的鄂伦春男女老少身着狍皮服装,脚穿“其哈密”,手戴狍皮手套。80年代初期,鄂伦春冬猎时也都穿狍皮装,后来基本不见了。

鄂伦春族男服
  狍皮服,鄂伦春语叫“苏恩”,男装叫“尼罗苏恩”,有长袍和短装之分,衣襟形式多是右偏襟。为了骑马方便,长袍都有开叉,不同地区开叉有前后、左右之分。狍皮服的颜色多数是狍子皮本色,如同西北地区的“白茬皮袄”。还有一种黄色,是用一种朽木烧烟熏成的自然色。缝狍皮服的线,是用狍子(或鹿、犴)的筋砸出纤维而成,还有用狍子脊椎两侧的肌腱晒干后砸出纤维做线,这两种线都非常结实,直到缝合物坏了也不会绽线。
  狍皮服装有厚薄两种。厚的用冬季猎获的狍子皮做。这时的皮子毛长茸厚,防寒、保暖性特别好,鄂伦春人在冬季狩猎都穿厚装。夏天的狍子脱毛,皮薄、毛短,俗称“红杠子”,一般用它做春、秋穿的薄狍皮服装。
  狍皮服装是鄂伦春人极重要的生活伴物,又是智慧的产物。历史证明,这种来自自然界动物的皮毛,伴随着鄂伦春族狩猎生涯,有效地保证了鄂伦春人的自然经济生活中穿衣御寒,成为鄂伦春人最常见和依赖的服装。他们也用自己的心灵手巧美化它,久而久之,形成了鄂伦春民族自己的服装特点。

鄂伦春族男服服饰
  鄂伦春族的男服装饰比女装装饰简单,装饰最多的是在衣服边(包括袖口)、胸前、背后、开衩地方。装饰形式有:在白茬皮衣上镶嵌黄边;有的用黑线条镶边,衣服的胸前、背后有用黄色皮子剪成两块“波浪形”或“桃形”;也有用两条长方形黄色皮子作装饰;还有用针脚纳成密集的点状,外面镶嵌黑线条等等。
开叉图案常常装饰成“弓箭形”、“扎枪形”、“鹿角形”、“云卷纹”、“植物纹”、“几何纹”等。这些图案的寓意反映狩猎、捕鱼工具、狩猎对象、狩猎环境等,这是鄂伦春民族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观念,从而构成了鄂伦春族男狍皮服装的装饰特色。
鄂伦春族的服装装饰不仅为了美观,而常常是美化装饰和实用相结合。如胸前和背后的装饰部位恰恰是在皮子接缝的汇合处,装饰图案是为了“加固”的作用。开叉和衣襟边处最容易在劳作中撕开,也巧妙地用装饰“加固”了这些地方。由此可以看出,骁勇善射的鄂伦春人另一面的悉心和巧智。

鄂伦春族套裤
  套裤,鄂伦春语叫“阿拉木苏”,是鄂伦春族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套裤无裆,只有不相连接的两条裤腿分别套在裤子外面,上部有皮条拴在腰上。穿这套库活动非常方便,不仅可以保护腿部防寒,还能有效的保护腿部不被树枝刮坏,所以,猎人骑马打猎必穿套裤,平时男、女老年人也多喜欢穿套裤。
鄂伦春族妇女 儿童服装
鄂伦春女狍皮服叫“阿西苏恩”,样式和男服基本一样,只是女服没有前后开叉。
鄂伦春族女服在各流域、各地区的装饰风格有所不同。然而,女服在领肩或者在腰间开叉的地方都有极精彩的图案,这些地方的图案形成了女服和男服的最大区别。
  儿童服装和成人服装样式基本一样,只是儿童装常常在领口处搭一块有毛的狍子皮作围嘴。此外,儿童服装的装饰简洁、富有童趣。

鄂伦春女服开叉图案
  开叉图案,鄂伦春语叫“舍边迫”,款式有多种多样。一般是以黑色皮革剪挖出图案主体,镂空部分露出下面衬托的各种颜色,边缘绣以彩线,中心装饰铜扣或彩扣。图案大多以开叉的中心向两侧盘卷,中间饰有植物团花或“盘肠”、“如意”之类的吉祥图案。年轻女服开叉图案多是组合复杂、丰富多变的装饰,色彩以黑、红为主,辅之以黄、绿、蓝色。整个图案在黑色的衬托下,色彩显得特别明快、华贵,给人以活泼、愉快、古朴、凝重的感觉,隐喻着鄂伦春年轻女性内在、含蓄的美。老年妇女的服装图案多喜用黑、红、黄色,图案以方、圆图形相结合,整体效果是浑厚、单纯、优雅、稳重。
鄂伦春女狍皮服开叉图案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风格。黑龙江十八站、白银纳、黑河、内蒙古里的图案一般是比较细腻、秀丽,做工也精巧。图案内容多为象征吉祥富贵和比较具象的植物花草纹,让人明显地受到满族、汉族等兄弟民族文化的影响。而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托河地区女服开叉装饰图案则多用抽象的几何图形,更多地体现出某种古老、纯朴、粗犷、原始的美感。

鄂伦春族帽子 手套 鞋
  帽子 狍子头帽是鄂伦春人比较古老的帽子,叫“蔑塔哈”,用完整的狍子头皮缝制而成。毛茸茸的帽子上有耳朵、角、眼睛,造型独特,它既能防寒,也便于狩猎时伪装隐蔽,早期鄂伦春男女老少均戴此帽。“阿文”帽也是鄂伦春人常戴的帽子,有夹、棉两种,状如东北农村的毡帽。老年人或男子戴的“阿文”帽装饰比较简单,女人戴的“阿文”帽喜欢用黑边、加之细条或波浪形花纹装饰帽子的一圈,并且在宽的黑边上嵌缀小白扣作为装饰,年轻女人戴的帽子还要绣彩线,有的在帽顶上加红缨或穗子。
头饰 黑龙江省鄂伦春妇女喜欢戴头饰,鄂伦春语叫“德力布黑”。它是用一块黑布围着头,上面用各色扣子装饰,两边下垂串珠。
扎头巾 平时鄂伦春男女均爱在头上扎一圈毛巾或布巾,因为较普遍,则成为鄂伦春男、女的一种“头饰”,尤为老人所喜爱。
  手套 鄂伦春语男手套叫“考胡鲁”,是一种比较原始古老的手套。状如拳击手套,拇指同四肢分开,有装饰图案。这种手套最大的特点就是腰长,戴时套在衣袖上,在手掌处开有一条横口,手可以自由进出,打猎射击非常方便。女手套叫“沙拉巴齐”,五指分开,手指、手背都有精美图案。
  鞋  鄂伦春人冬天最常穿的鞋是“其哈密”,夏天穿的鞋叫“奥老奇”。“其哈密”用毛朝外的狍子腿部皮毛制作而成,“奥老奇”靴腰或脚背部,常有各种形式的装饰花纹。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为原创,版权归属北方狩猎民族文化网站。
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京ICP备07029112号
网站制作:北极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