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的先民,崇信萨满教。这是原始的自然宗教,以自然万物为神灵——日、月、水、火、山、林、草、木,这些都是他们崇拜的对象。众神之中,山神是主管山林狩猎的神灵,在他们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1、选山神刻神像:要选择一棵高大粗直的松树,在树身离地面约半米处刻印酷似老人的脸型,尽管刻出的画面有些滑稽,但溢满猎人的希望。
  2、山神祭品:祭拜前一定在刻好的山神像面前摆好祭品——兽肉(通常是狍子肉)、酒、烟必备。
  3、拜山神:在过去农历的正月十五是鄂伦春人祭月神的日子,用鄂伦春语祈祷:保佑喜福永驻。猎民出猎每次打到猎物认为是山神的赐予,哪怕收获再少,一定把兽肉作为供品献给山神,既是感谢又是希望能再赐予好运气。如果多日打不到猎物,也会到山神面前诉说委屈祈求保佑。没什么祭品时,猎民也会点上烟塞到刻出的山神嘴里,希望排除困难。
  鄂伦春的先民拜山神通常由萨满主持,他是神与人之间沟通的使者。解放前,鄂伦春人在迁徙的途中都是在马背上生活。族人自制的土药能治小病,而大病就寄托在萨满身上。族人围坐一圈,中间燃起一堆火,萨满就在圈中间绕着病人跳“萨满舞”(俗称跳大神)。跳神时必须身穿神衣(身上缀满铜铃、铜圈)、神鞋、神帽,手持神鼓(鄂语“文图文”)和鼓槌,边唱边鼓。请一个神就得唱一个调,有些调子与民歌相似,传达神灵旨意、祈求保佑。
  解放以后萨满跳神被禁止,随着鄂伦春族最后一个萨满的去世,这个民族千百年来的自然信仰也就宣布结束了,萨满鼓声永远回荡在那片山林中。
  鄂伦春的先民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此要举行隆重的葬礼,使灵魂尽快升入天堂或转世。老人去世,穿好寿衣,天亮前入殓,在“斜仁柱”内停放几天,全家为其戴孝,通知亲友吊唁。前来吊唁的亲友一般要带上烧酒、兽肉和衣物等,给逝者上供。如果死者是妇女,要尽快通知娘家,听从娘家人的安葬意见。
  鄂伦春人传统的丧葬方式是风葬(也称树葬、天葬),由萨满跳神来主持送别仪式。远古的风葬是用柳条编一个棺材,把它架在一人多高的树上或用一树杆搭在两树的树杈上,棺材就吊在横杆区。这样的安葬意味着死者的灵魂会随风飘回山林。定居以后安葬的方式逐渐被汉化,多是土葬、火葬。土葬墓地选择背山面水,视野开阔的地方。棺材为木制,遗体安放讲究头朝北或西北方。火葬主要是用于患疾病死去的青年人或孕妇。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为原创,版权归属北方狩猎民族文化网站。
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京ICP备07029112号
网站制作:北极科技